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本想办个低月租的手机套餐,却被莫名其妙购买了零元购机的金融合约分期产品;续费家庭宽带,却稀里糊涂开通了小额信贷、预授权冻结等金融业务,直到产生不良征信记录或接到金融公司催收电话,才发现自己被“套路”了……办理通信业务,却意外背上一笔贷款,手机套餐背后的这些猫腻,都指向近年来各大通信运营商广泛布局的消费金融业务。
手机卡实名制之后,运营商不仅手握海量用户基础信息,且数据维度相当丰富,涉及地理位置、银行卡交易等多个方面。为拓展业务版图、提高盈利水平,运营商聚焦深度开发用户数据价值,纷纷进军消费金融市场,并以线下营业厅为入口,推出了“零元购”“办套餐送手机”等业务。
理论上讲,通信运营商进行多元化布局并无不妥:消费者降低了购机门槛,还可享受话费补贴等优惠;运营商可以维系用户长期在网;手机厂商提高了销量;金融服务公司获取了长期客户。但现实情况是,很多销售人员避重就轻,只讲套餐优惠,对暗含的风险却含糊其辞。面对冗长繁杂的格式条款,消费者在销售人员的诱导下输密码、签字、证件拍照,却不知自己签的是一份贷款合同,甚至无意间接受了“手机欠费就意味着贷款逾期和信用受损”的约定。
通信运营商“你不问我就不说”的做法无疑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,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、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、性能、用途、有效期限等信息,应当真实、全面,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。
运营商拓宽业务范围应建立在尊重消费者意愿的前提上,明明白白告知风险和收益,把选择权留给消费者。遮遮掩掩、瞒天过海的做法不仅辜负消费者的信任,也对自身发展毫无益处。
对消费者来说,要珍视个人信用,警惕各种所谓“免费”“低价”的商品和服务。征信是个人信用的重要反映,与购房、求职、贷款等事务密切相关。如果发现被“套路”,要积极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,及时止损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作为监管部门,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。尽管很多营业网点对于办理业务的流程都有明确规定,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有打折扣和走样的情况。对此,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,引导营业网点提高工作规范性,特别是对于格式条款中涉及重大利害关系的约定,销售人员应严格履行提示和说明义务,营造让消费者明白消费、放心消费的环境。 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康琼艳)
关键词:
相关内容
- 【速看料】莫让手机套餐变“套路”
- 做“有温度”的就业指导服务 环球热消息
- 2023年北京地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举办-最新资讯
- 环球热点评!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,专家表示:外汇市场基本面支撑有望逐步增强
- 央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天天短讯
- 全国夏播粮食播种面积已过八成 主产区夏种正加快推进
- 世界要闻:助力经济持续稳定向好 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增加2000亿元
- 当前消息!金观平: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锚定绿色化
- 当前速讯:复兴号动车组驶上青藏铁路
- 每日资讯:曾长莉(关于曾长莉介绍)
- 今日快讯:江西省2022年新增建成海绵城市项目超700个,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5.9%
- 环球快讯:华为全新脑机接口专利公布:小型集成实现高空间分辨率
- 热热热!全景式天幕玻璃受宠!高温天新能源车主如何经受“烤验”
- 世界时讯:双色球23075期红蓝定胆推荐
- 又到吃菌季!“防毒”指南了解一下→
- 今日最新!博鳌假日海岸二手房现在能不能买?海南琼海二手房涨值潜力解读~
- 【环球新视野】多家券商下调保证金利率,利好了谁?
- 通讯!海通证券:助力中能建城发成功发行市场首单海南自贸区CMBS
- 法国全国性骚乱仍在持续 内政部称程度有所减弱_世界最新
- 当前观察:南海农商行IPO:问题难改被罚,大客户存风险、股东拖后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