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商网
重庆石柱:非遗“活化石”在传承创新中“火起来”
发布日期: 2023-07-31 17:11:07 来源: 中新网重庆
2023年7月31日 16:10 来源:中新网重庆

中新网重庆新闻7月31日电 题:重庆石柱:非遗“活化石”在传承创新中“火起来”

作者 谭银花


(资料图片)

一片普通的棕树叶,在余木兵老人的手中被快速地翻动,拉、叠、剪、穿……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了出来,在快手、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收获粉丝近80万人、获得510余万次点赞,让棕编这一老手艺走出了大山,为更多人所了解。

图为盐运民俗表演。 石柱县委统战部 供图

近年来,石柱县按照“见人见物见生活”的工作理念,以“遗产丰富、氛围浓厚、特色鲜明、民众受益”为建设抓手,形成了在保护中传承、在传承中发展,实现了市场化、经济化、特色化,让非遗真正的“火起来”。

加大非遗梳理 传承保护文化根脉

石柱县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工作中,深入开展非遗资源调查普查,全面了解和掌握县域非遗资源项目文化载体、分布区域、生态种类、主要特色价值及生存现状。

目前,石柱登记完成县域非遗资源项目461项;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中,持续充实完善县域三级名录体系,将县域147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纳入名录依法保护,重新认定石柱县文化生态保护管理中心为其保护单位。

图为余木兵棕编作品。 石柱县委统战部 供图

同时,在抢救性记录重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工作中,完成了《薅草锣鼓》《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》等12项重点非遗代表性项目标准体系制定,编撰出版了《石柱土家啰儿调》《石柱非遗白皮书》等学术研究丛书,新培养传承人达200余人。

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浓厚传承氛围

为深入抓好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,石柱发动全县各单位个人参与推荐申报代表性传承人,将储备申报工作纳入乡镇实绩考核。目前,全县认定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,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3人,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80人。

在建设打造传承所点工作中,石柱以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西沱古镇、黄水旅游度假区、中益乡传统村落坪坝村、非遗传承基地万寿古寨为重点,增设布局了盐运民俗、石柱黄连传统生产技艺、老鹰茶制作技艺等传承所点13个。新布展石柱县非遗馆,提升土家竹铃球展览馆、《天上黄水》大剧院等非遗展示场所10个,扶持建立了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、大歇镇金音石砚非遗扶贫车间等工坊3个。助推西沱非遗小镇成功入选2022年“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”、鲁渝协作石柱中益夏布非遗工坊被评为2022年全国“非遗工坊典型案例”。

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,将“石柱土家啰儿调”“土家竹铃球”“土家摆手舞”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纳入全县多所中小学教学计划之中,成功创建了“枫木小学”“马武小学”“民族中学”3个非遗传承教育基地,培养“小小传承人”30人。

丰富活动载体,增强非遗“活态”传承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“活化石”。石柱县为深入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工作,依托“上九”“元宵”“端午”等传统节日,常态化开展玩灯、耍龙、猜灯谜、打糍粑等民俗活动。

图为传承“啰儿调”。 石柱县委统战部 供图

近年来,石柱成功举办了“万人摆手舞”“土家民俗展演”等10余项文化活动,打响了“土家文化旅游季”活动品牌,为广大游客献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;升级推出《天上黄水》大型土家歌舞剧,将“秦良玉文学传奇”“西兰卡普”“轿夫号子”等20余项土家特色非遗项目进行实景展示,打造出了高品质的演艺作品;编撰出版了《石柱文化概览》《龙河的记忆》《千年古镇话西沱》等反映石柱非遗的文化书籍;精心创作了《桃花渡》《土家情歌》等反映石柱非遗的影视歌曲作品。常态举办开展《良玉大讲堂》系列讲座,围绕县域“民间文学”“习俗”“传统音乐”等地域特色非遗项目开展课堂讲授,参与传承保护人数多达2万余人次。

图为狮舞非遗表演。 石柱县委统战部 供图

与此同时,创新“互联网+”模式,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和广泛传播,让传统技艺更贴近生活,从小圈子迈步走向大市场。非遗从业者可以通过直播间、短视频进行文化展演、传授技艺。调动大众参与非遗热情,进行文化消费,扩宽创收渠道,让非遗实现“活态传承”。

强化保护利用 助推非遗换新发展

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,才能从被动保护变为主动传承,让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。

近年来,石柱选取县域69项非遗项目进入全县传统工艺项目目录,择优推荐16项县域非遗项目进入全县首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名单,示范推动石柱黄连传统生产技艺、马武白酒传统酿造技艺等2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完成生产性企业建设。并将土家符号故事融入石柱土家刺绣、夏布织造、金音石砚等文创产品研发,设计出文创应用产品30余款;按照“非遗+旅游”模式,在中益乡华溪村偏岩坝成功建成扎染、泥塑、陶艺非遗研学基地。在坪坝村成功打造大湾非遗民宿街区,建成“打糍粑”“石磨豆腐”“老鹰茶”等5个非遗传承体验点,开发完成“石柱土戏”演艺产品服务,全乡年均吸引游客5万人以上。

同时,中益乡引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“夏布织造技艺”打造非遗工坊,通过研发销售非遗文创产品,以产教融合方式培养新农村手艺人,推动非遗技艺经济转化,带动当地126人灵活就业,人均月收入达1500至4500元。

目前,该案例已在城口县、丰都县、荣昌区及广西巴马县复制推广,并示范推动县域“石柱土家刺绣”“土家倒流水豆腐干”“木兵棕编”等非遗工坊设立;依托土家倒流水豆腐干传统手工制作技艺、唐氏老腊排制作技艺、都巴制作技艺、酸鲊肉制作技艺等22项非遗技艺,在发展预制菜产业过程中,开发完成56道土家特色美食菜品,衍生研发了72种预制菜至市场销售,平均每年创造经济价值上亿元。(完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