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科商网
让你深陷痛苦的10种“扭曲思维”,趁早戒掉
发布日期: 2023-09-01 06:18:10 来源: 洞见

让你深陷痛苦的10种“扭曲思维”,趁早戒掉


【资料图】

#秋日生活打卡季#

打破思维的桎梏,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。

作者:洞见July

叔本华曾说:“世界上最大的监狱,是人的思维意识。”

思维受限,就容易囿于一己之见,看不清事物的本质;

思维扭曲,就容易陷入痛苦迷茫,最终只能一事无成。

在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一书中,作者将“扭曲思维”总结成以下十种模式:

看懂后,你就不会焦虑了,远离这些错误的思维,你的人生也将豁然开朗。

1

两极化思维

生活中,你可能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:

我输掉了比赛,所以我是个失败者;

我怎么只考了90分,我简直糟透了;

明明这么简单我却搞砸了,我果然什么也做不好。

这种没有做到100分,就认定自己是0分的想法,其实就是一种思维扭曲。

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,人很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状态中。

电影《黑天鹅》中,妮娜是一名芭蕾舞演员,需要同时扮演白天鹅和黑天鹅。

她扮演的白天鹅完美无瑕,但转换身份时,却始终找不到黑天鹅的状态。

于是,她变得焦虑不安,仅仅因为一个角色的不足,就否定了自己所有的成就。

在一次次尝试无果后,她患上了妄想症,不慎从高空跌落,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

事实上,无论成功与否,结果中都包含着你的付出。

陷入两极化思维,只会让自己被狭隘定义,忽略本来的实力。

只有跳出完美主义的框架,认可自己的每一分努力。

低头赶路,莫问前程,你的结局一定不会辜负你。

2

妄下定论

心理学上,有一种“读心术思维”

是指一个人会对另一个人的行为妄加揣测,从而得出不符合事实的消极定论。

比如,你上班迟到,发现大家都在看你,你因此认为:他们一定在说我的坏话。

但其实,他们可能只是在谈论中午要吃什么。

比如,你不小心摔倒,发现大家笑声阵阵,你肯定认为:他们在嘲笑我。

但其实,他们可能只是在分享好笑的视频。

比如,你给老板送文件,发现他态度很差,你因此认为:老板肯定对我不满。

但其实,他可能只是情绪不好而已。

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,人往往会因为一件小事就陷入焦虑,从而越活越疲惫。

叔本华曾说:“人性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,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。”

很多时候,生活里的苦闷和不幸,其实都是自找的。

对外界臆测过多,往往让自己忽略了现实,活在臆想的痛苦里。

想要拥有内心的平静,就需要戒掉高敏感和玻璃心。

修炼好自己的钝感力,心态变好了,世界也会跟着改变。

3

优势打折

伯恩斯曾提出:

“否定正面体验,使自身的优势打折,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认知扭曲形式。”

这将导致一种神奇的负面逻辑:

当有人批评你时,你就会想“他说得对”;

而当有人夸奖你时,你却会想“他只是客套罢了”。

在这种思维的作用下,你会否认自己优秀的成绩,时刻对自己进行贬低。

哪怕你真的做得很好,也会有一种深深的不配得感,并把自我所得完全归结为偶然。

这种对自己优势的否定,会导致人在自我攻击中持续内耗,于是越活越心累。

主持人何炅说:“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放弃你,但你一定要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。”

你认可自己,才可能被幸运女神眷顾。

你肯定自己,你的实力才能进一步提升。

爱自己的第一步,就是时刻提醒自己:

你的成就是你应得的,你的优秀是值得被看见的,而你,就是最好的。

4

情绪化推理

有研究认为,人在面对某件事时,第一时间会产生情绪反应,六秒后才能做出认知处理。

但是总有一些人,习惯用情绪去判断一切,情绪不好时,便认为现实也变得糟糕。

一旦遇到难题,便会用情绪化推理给自己找借口。

工作上,明明还有很重要的任务要完成,你却对自己说:

“这么难的东西反正我也不会,还是打会儿游戏吧。”

生活中,你感觉自己情绪低落,只好对自己说:

“我这个状态还能做什么呢?不如就一直躺着吧。”

于是,你便容易在糟糕的情绪中沦陷,拖延到最后,什么也做不成。

王阳明曾说,想,都是问题;做,才是答案。

当你跳出情绪的漩涡,着手去做时,你才能发现,事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。

而一旦开始,那些困扰你的问题,便都能一一得到解决。

面对困难时,多联想事实,少释放情绪。

别让情绪化想象限制了自己的发挥,只要开始,就没有什么事能难倒你。

5

反向双标

伯恩斯在书中把这种思维陷阱,称之为“双目镜把戏”

即用放大的镜头看待自己的缺点,而用缩小的镜头看待自己的优势。

在双目镜的视角里,你的人生似乎毫无成就,全是望不到头的失败;

你的身上也总是看不到优点,只存在着各种各样令人窒息的缺陷。

长此以往,你便会逐渐迷失在自我贬损的怪圈里。

作家李筱懿就曾被这种思维困扰多年。

那时候,她遇到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,凭她的能力,轻轻松松就能做出成绩。

但她低估了自己的优势,也觉得自己英语不好,会搞砸许多事,于是便拒绝了。

多年后回想,她说那是一个能改变她命运的机遇,但她却因为自卑错过了。

生活中,我们可能也会像她一样,习惯戴着双目镜看自己。

于是,缺点变成了致命的劣势,优点却变得一文不值。

但其实,那并不是真正的自己,我们的实力也远比想象中更强大。

唯有摘掉眼镜,不夸大自己的缺点,也不缩小自己的优势。

面对机遇敢挑战,面对失败不畏惧。

真正看清自己,才能不错过每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。

6

灾难化想象

心理学上,有一个著名的“烦恼箱”实验。

在这项实验中,受试者按照要求把自己对未来一周的担忧写在纸上,投进箱子里。

几周后,他们对比纸上的事件,发现超过九成的事情都是杞人忧天。

接下来,他们把当下让自己焦虑的事项写下来,重新投入箱子中。

结果几个月后,受试者称多数的烦恼早已不再是烦恼了。

由此,实验人员提出:

生活中,92%让人焦虑的烦恼只存在人们的想象中,剩下的8%大家也都能轻松应对。

事实上,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。

也许是当下的一点小失败,就觉得自己未来也无法翻身,整日沉浸在负面情绪里;

也许是眼前的一点小烦恼,就认为人生处处都是不如意,把自己搞得焦虑不安。

但随着时间推移,你会发现那些灾难从未真的发生,你的想象,也只是折磨了自己。

往后,学着放轻松一点,别再让那些武断的推论破坏你的心情。

因为该来的总会来,忧虑也解决不了问题。

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失败,把自己从灾难的想象中拉出来。

当你克服了自己的胡思乱想,许多烦恼也必将迎风而散。

7

“应该”思维

这个世界上,任何事情都不会按照你写好的剧本去发展。

你认为自己必须怎样,也许结果恰恰相反;

你感觉事情本该能如何,也许未来超出了想象。

当你把自己困在“应该”的框架里,你的生活注定会充满求而不得的遗憾和无限妥协的委屈。

在演讲《中年叛逆》中,演员刘敏涛讲述了自己的经历。

上学时,她觉得自己应该是好学生,因此从不敢忤逆父母和老师;

工作后,她认为自己应该有几部好作品,所以拍起戏来十分卖力;

到了适婚年纪,遇到了心上人,她又在应该结婚的念头中,步入了婚姻的殿堂。

但生活的轨迹并没有如应该般走向幸福,她活成了面目模糊的家庭主妇,过得潦草而无助。

其实,人生短短三万天,没有谁必须过“应该”的生活。

要允许人生出现意外,允许事情达不到预期,允许世间一切的发生。

丢掉应该的思维,接纳世事的无常。

看开了,人就通透了,心宽了,生活也会轻松许多。

8

贴标签

贴标签,顾名思义就是用限定词来描述一个人。

但每个人都是多面的,不可能被单一的标签所定义。

随意对自己下负面的判定,就是给内心套上枷锁,让自己活在痛苦里。

杨澜曾讲过自己创业的事。

那时她自信心满满,靠着一腔热血创办了阳光卫视。

但因为经营不善,她只能忍痛把它卖掉,也因此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。

此后,她给自己贴上了“失败者”的标签,心中有个声音经常对她说:

“you are a loser.”

这也导致她一直活在创业失败的阴影里,后面她整整花了5年才彻底走出来。

很认同一句话:人们从来不能公正的评判自己,不是高看自己三分,就是极度地贬低自己。

每个人的认知里,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见。

给自己贴标签,无异于把自己限定在狭隘里。

更何况,一时的成败代表不了人的高低,一段时间也无法预见整个一生。

不被标签所定义,才是做人最大的清醒。

9

心理过滤

想象你眼前有一只透明的杯子,而杯子中刚好有半杯水。

你看到了什么?

是“还有半杯水?”还是,“只有半杯水”?

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注意到“还有半杯水”,从而联想到积极的事物,这就是乐观者的思维。

但还有一部分人,是“只有半杯水”的忠实拥护者,他们会焦虑为什么不是满杯,而忽略了其实还有半杯。

心理学上认为,忽略客观事实,而刻意注意它消极一面的人,往往是陷入了心理过滤的思维模式中。

这种扭曲思维,会让人对任何事都抱有悲观的态度,从而看到“只有半杯水”。

挪威心理学家诺德斯克说:

“我们的大脑往往容易为一些负面的小事纠缠,而导致精神无法集中或者注意力发生偏差。”

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,一味跟破事纠缠,只会让自己因小失大。

最好的办法就是:无论看到什么,都多往好的方面去想。

一旦你转变了思维,原先解不开的谜局,便都将豁然开朗。

10

责任归己

有人说,责怪自己是一切负罪感的来源。

明明事不关己,却过度寻找自己的原因;

明明不可控制,却仍然认为是自己的过错。

把一切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,看似是负责,其实是对自己的压迫。

有位博主曾讲过自己小时候的事。

那时候,父母经常吵架,他非常希望两人能和睦相处。

有一次,他考试得了好成绩,父母非常开心,竟破天荒地没吵架。

于是他便认为,只要自己学习好,一家人就会和和气气。

而每当父母不合,他也会在心里责怪自己,甚至一度陷入了抑郁。

直到后来上了大学,父母协议离婚,他这才明白,自己影响不了别人的结局。

人这一生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。

不是所有事都与你相关,不是所有人都要你拯救,你根本无须背负别人的因果。

做好自己该做的事,其余的就让它顺其自然。

戒掉你过剩的责任心,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,放下对自己的苛责,你才能活得更加快乐。

樊登曾说:

如果你的生活出现了烦恼,相信我,一定是你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。

扭曲的思维就像一个牢笼,会固化人的思想,让人看不清事物的本质。

唯有打破思维的高墙,改变思维的习惯,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式。

当你改变了错误的认知,就能拨开眼前的迷雾,找到正确的道路。

当你能不断地突破自我,升级思维,你就能洞见更广阔的天地。

点个赞吧,与朋友们共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关键词:

相关内容